|
详细内容
元宇宙下LED企业的发力点 |
|
来源: 录入时间:2021/11/4 『返回』 |
随着通信技术进入5G/6G时代,网络及运算技术、AI技术、电子游戏技术、交互技术等技术的发展,让构建一个与传统物理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变得不再遥不可及。而区块链技术则通过智能合约、去中心化的清结算平台和价值传递机制,保障了元宇宙拥有稳定、高效、透明的经济系统。
元宇宙已经被投资界认定为宏大而前景广阔的投资主题,成为数字世界创新和产业链创新的新疆域。那么,LED产业又能从中找到哪些发展机会呢?
元宇宙下,LED企业的发力点
元宇宙是多项技术不断发展的集大成者,不同技术在其中发挥不同的作用。其中,交互技术可以说是元宇宙架构中,虚拟和现实之间一条有温度的纽带。
一方面,VR、AR、MR、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空间的束缚,是人类对接元宇宙的入口级终端;
另一方面,脑机交互、传感技术等不断深化的感知交互技术,则为元宇宙用户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体感,带来更深层次的沉浸式体验。
而交互技术正是LED产业在元宇宙概念中的发力点,VR、AR、MR、全息投影技术、脑机交互、传感技术等,都会成为LED企业的发展机会。
我们知道,五感的同步满足是提高沉浸感的必备条件。其中,视觉作为最直观的探知世界的方式,是想象力最主要的出发点。而屏幕作为元宇宙中视觉的承载体,日益受到重视。
目前,主流显示技术有LCD、OLED、Mini/Micro LED。三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。
其中,MiniLED背光技术在保留LCD优点的同时,还融入了OLED的部分特点,具有节能、轻薄化、广色域、高对比度、精细动态分区等优点。除了显示器、平板电脑领域外,VR设备也是该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。
Micro LED虽然短期内在成本上不具备优势,但其在分辨率上比LCD、OLED拥有更大的潜力,而高分辨率正是近眼显示设备所不可或缺的,因此Micro LED也成为AR/VR/MR设备显示技术的有力竞争者。
AR/VR迎爆发,LED企业借东风
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认为,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与工作情境,加速企业投入数字化转型的意愿,并尝试导入新科技,因而虚拟会议、AR远端协作、模拟设计等新形态AR/VR应用的采用率也随着提高。
另一方面,除了游戏应用外,虚拟社群带来的各种远端互动功能也将成为厂商发展AR/VR市场的重要应用。因此在硬件采取低价策略以及应用情境接受度提高的情况下,2022年AR/VR市场会出现明显的扩张,并促使市场追求更加真实化的AR/VR效果。
目前,AR/VR已经成为LED企业重点布局的领域。
芯片方面,华灿光电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,公司Mini/Micro LED芯片可应用于VR/AR技术设备。
产能上,华灿光电于2020年下半年完成15亿人民币定增,其中12亿元投向Mini/Micro LED项目,主要用于生产Mini/Micro LED外延片、Mini/Micro LED芯片等。
知识产权上,华灿光电于2020年12月与韩国Semicon Light签订了倒装芯片专利许可协议,涉及约250项Semicon Light的倒装LED芯片和封装技术的全球注册专利,旨在发力Mini/Micro LED等新型显示器的关键技术。
此外,华灿光电红外LED业务也可在VR设备中得到应用。
封装/模组企业中,鸿利智汇已开始为全球头部VR企业提供MiniLED产品。据悉,鸿利智汇在VR领域布局比较早,并且在去年下半年已为国际知名公司批量生产VR产品。
隆利科技的MiniLED技术在VR领域已经实现了研发突破,储备了相关技术。目前,隆利科技VR产品已进入全球知名企业的供应链,并实现批量交付。
据悉,隆利科技于2020年通过募集约1.8亿元加码投资MiniLED产品产能,其中平板/NB/显示器类布局6条线、车载类布局10条线、智能穿戴类布局1条线。
聚飞光电在不可见光领域重点发展UV/IR LED及VCSEL等。目前,聚飞光电成功获得多家智能穿戴一线品牌的认可,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取得可喜突破,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瑞丰光电MiniLED相关技术也已应用到VR领域,相关产品正在进行开发。
伟时电子VR背光显示模组产品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,652.78万元,占公司销售收入7.88%,同比增长135.61%。据透露,其VR背光显示模组的终端用户是Oculus。
显示屏/面板企业方面,利亚德在2017年收购了NP公司100%股权,开启VR业务。目前,VR业务已经成为利亚德四大业务板块(显示、夜游、文旅、VR)之一。
今年上半年,NP公司还发布了Motive 3.0测试版,在Motive 2.0原有性能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更新,让用户操作更简单,可追踪物体更丰富,同时新增连续校准、抗遮挡等行业领先功能。
维信诺的合资公司成都辰显于近期成功研发出像素密度为326 ppi的1.84英寸Micro LED可穿戴产品。该产品具备1600nit显示亮度、拥有180°广视角、98% DCI-P3高色域。
而康佳在Micro LED方面已建成Micro LED全制程研发生产线,并成功发布了应用于穿戴产品的小间距Micro LED微晶屏。
国际厂商方面,加拿大Micro LED技术开发商VueReal在8月26日宣布,其透明Micro LED显示屏已获得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客户的批量订单。据了解,VueReal这款基于玻璃基板的新型透明Micro LED显示屏透明度高达85%,尺寸约3-4英寸,亮度超3000nit,定位于可穿戴、车载、AR等显示应用市场。
而主动矩阵式Micro LED显示器厂商JBD于8月12日宣布与剑桥大学附属公司、GaN Micro LED材料开发商Porotech达成合作。Porotech表示,采用GaN材料的Micro LED被广泛认为是唯一能够满足AR/VR等可穿戴设备高亮度及高效率需求的技术,而JBD认可了Porotech这一技术突破的巨大潜力,将依托这项技术开发InGaN红色Micro LED显示器,瞄准AR/VR耳机、AR智能运动护目镜及头戴式显示器等应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JBD继去年成功推出0.13英寸Micro LED微显示器后,又在今年6月11日面向全球发布基于AR应用的0.13英寸J013X01VGA系列微显示器产品。
在终端方面,小米于9月14日正式发布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。该产品采用Micro LED显示技术和光波导技术,实现了在类似传统眼睛的机身内实现独立的智能终端设备体验。
|
|
|